原本我掃描家裡老照片,只是想台灣濕度高,以前又沒注意好好保存,多數已褪色變黃、甚至模糊,趁這些照片狀況還沒有變更差前,趕快數位化成電子檔保存。而且老照片只有一份,數位化後還能放到社群媒體和網路相簿跟分居各處的家人分享。
偶然間爬網路時看到一篇文章【抵抗遺忘,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紀錄】,被標題吸引就點進去看,原來是 Plustek Connect 部落格分享 "50+ 好好" 網站的好文【最有價值的事:紀錄父母的生命故事】,字字句句彷彿敲到心底。
確實,父母祖輩那個年代的人,受日本統治教育,且大多在國小或初中畢業後就進社會工作,然後為家庭一輩子犧牲奉獻。我嘗試各種關鍵字網路搜尋 1950 年代的台灣人生活,照片和文字真的少之又少,或者可以說只有幾年前網路瘋傳的一支 1950 年代駐守台灣美軍所拍的影片。
於是,除了把家族老照片掃描電子檔放到 Google 相簿,我也寫進部落格,以我的家族老照片出發,拋磚引玉,也希望更多人加入,為 1950 年代的台灣人作圖像和文字記錄。
如果我們沒有把父母祖輩的故事作跨世代記錄,如果我們現在不做,那他們真的成為被遺忘的世代了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首先跟大家分享的是1957年在台北大安區安東街﹝靠近現在的捷運忠孝復興站﹞的結婚照。
這些老照片,不僅反映1950年代的台灣人結婚也很跟得上西方時尚呢,同時大家也可看看微風廣場 60 年前的地貌。
1940年代因為戰爭,婚紗設計以緊身上衣和束腹方便行走設計為流行。到了1950年代,Dior以束腰搭配寬下擺傘裙引領風潮,也開始流行公主線大擺、和圓領挖口的禮服婚紗。當時的台灣雖然物質缺乏,但結婚是人生大事,也是兩家的面子,當然婚紗要跟上西方的流行。
可能有人發現照片裡的新郎新娘年紀稍微大了點 (〃ω〃)。
家父和家母因家庭經濟不寬裕,弟妹也多,小學畢業就開始工作,分攤家庭經濟壓力,因此拖到20好幾才結婚,這在當時算是非常晚婚。﹝講這些,其實是要說我爸媽晚婚、又很晚生到我這個老么啦,我不是戰後嬰兒潮世代,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老啦 XD。﹞
這輛結婚禮車是不是很可愛呀
也許有人會說結婚用黑色禮車有什麼特別嗎?
別忘了這可是 1957 年呀,腳踏車是當時一般人唯一的代步工具,奢侈一點才坐三輪車,而四輪轎車是有錢人的玩意兒,一般人只有像結婚這種重要場合才坐得到轎車。你知道 "曾經" 腳踏車也要掛車牌、繳牌照稅嗎?1952年台灣開始實施「腳踏車牌照檢查」制度,全年稅額 18 元,未依規定掛牌要罰款 30 元哩。
照片後方的磚造房屋正反映當時一般台北人的住屋。
新娘出嫁,放鞭炮囉,左鄰右舍都來看熱鬧!
下面這張照片雖然模糊,但我已經很感恩了,原始照片只有4x2.5公分,而且很模糊 (不知道是當時拍攝技術,或者是相片抵擋不住60年歲月而褪色,總而言之還好有 Plustek ePhoto 照片掃描器,我在電腦上看掃描電子檔、或從手機上看存放在 Google 相簿的照片,都遠比我看原始紙本老照片還清楚,而且老照片太脆弱,經不起拿來拿去的。
有沒有發現照片裡的女孩都是剪西瓜頭?當時為了省錢,家中小孩剪髮都是媽媽操刀的,而西瓜頭是最好剪。
下面這張照片是1957年時的黑松台北中崙工廠,也是 4x2.5 公分小照片。黑松工廠支撐附近許多家庭的生計,家母和阿姨們出嫁前都是在這工廠當女工。
畢竟黑頭車太貴,風光自女方家迎娶後,開一小段距離後,黑頭車歇在黑松工廠,然後新郎新娘和迎娶一行人在此換人力三輪車到男方家。
這黑松工廠在 1989 停工,因為要配合政府的工廠遷出台北市的政策,這也難怪,這裡可是台北大安區精華地段呀。黑松公司在微風廣場二樓設「黑松世界」,免費開放參觀,下次你到微風廣場逛時,可以到二樓黑松世界看看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網路上搜尋到的老照片影像,多數看起來黃黃舊舊的,不知道是照片所有者故意保持老照片的「褪色原貌」、還是只是不知怎麼改善?
我個人覺得既然要數位化,應該要盡量回復照片「拍攝當時的原貌」,長輩看時也會有青春回憶的愉快,更何況老照片多數泛黃模糊,對有老花眼的長輩看得多痛苦啊。
網路上有一堆文章教人用 Photoshop 把模糊老照片修到不模糊,對於非專業設計的我,望之卻步,一堆老照片若每張都這樣搞,怎受得了,所以遲遲沒有將家裏老照片數位化。還好偶然間知道有 Plustek ePhoto 這台照片數位化神器,照片放進去,掃描出來就是這麼清楚了,大家可以去看看我這篇『將老照片數位化,讓家族記憶延續下去』,我這裡就不重複說了。
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,不管你是幫長輩掃描老照片做人生記錄,或者你是掃描自己的老照片,我們一起用一張張老照片來說故事,把父母祖輩的世代、和那些年代的台灣,像拼拼圖一樣拼出來,否則他們真的成為被遺忘的世代了。
#老照片數位化 #1950年代台北平民婚禮 #1950年代的台北黑松工廠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