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日:2012 年 10 月 12 日, 週五
沿著皇家哩大道 (Royal Mile) 往西直走,盡頭就是我今天上午的旅遊重點,1995 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《Edinburgh Castle 愛丁堡城堡》,這個時間安排,是為了看 1:00 PM 整的 gun fire (除了週日,每天都有)。
還好我選旅遊淡季來,城堡 9:30 am 開始開放,這時才十點多,就已經剛下了一車的觀光客走進城堡,偌大的停車場只停了幾輛自用車,可以想像旅遊旺季時停滿車的壯觀和人山人海。
幾分鐘前還涼爽地在雨後的皇家哩大道悠哉地散步,短短的距離,仿彿走進冰庫了,這裏是愛丁堡市的最高點,沒有任何屏障,溼冷的風陣陣吹來,我戴著可露出手指的手套,保暖了手掌,但按相機快門的手指卻凍僵了。
愛丁堡市在三億五千萬年前是座火山,而這個城堡是建在死火山的花崗岩核心,從停車場可居高俯視愛丁堡市區,一覽無遺
一進城門,就是排隊購票人龍,但 Fast Track 卻沒幾個人,可能大家跟我一樣以為淡季沒什麼人,就想省信用卡匯差和手續吧。如果時間趕的話,可以行前到城堡官網線上購票,2013 年四月開始,門票漲價到成人 £16 (約台幣 772) ,附送一張折頁小地圖。我 2012 年 10 月去的時候是成人 £14.50 (約台幣 700) ,而且已經比前一年漲價了,大環境經濟不景氣,還可以年年漲價有恃無恐,應該是看準觀光客來愛丁堡就一定會來這城堡吧!
門票包含免費的 guided tour,由城堡人員帶領參觀,但我時間沒配合上,就花 £3.50 (約台幣 170) 租 Audio Guide 自己導覽,城堡的外部建築可以自由照相,但內部禁止照相,想留念的話,可以購票時順便花 £4.95 (約台幣 240) 買 Guidebook 導覽手冊,或者參觀完後再去城堡禮品店買。
這城堡很大,至少要花二~三小時吧。堡內依地勢分下城、中城和上城。《下城》就是城門和駐衛營和崗哨所,從我排隊買票地方抬頭就可看到固若金湯的城牆,一座座砲台對準入口的侵敵。
從這有鐵閘門的 Argyle Tower 塔門入口下走過就是《中城》了
這入口通道已有 450 年歷史,只是昔日的皇宮警衛變成穿現代紅制服外套的收票員。
右邊是 1730-32 年蓋的 Argyle Battery 阿吉爾砲台,而這六尊大砲是 1810 的法國拿破崙戰爭時製造的。
注意上面照片右上角的那根砲,它就是自 1861 年開始,每天 (週日、Good Friday 和聖誕節沒有) 1pm 準時發射報時炮的地方,只有在兩次世界時中止過。原本是提供給在 Leith 港口和 Firth of Forth 海上的船隻報時,這傳統一直沿續到現在。
下面照片就是 One o'clock Gun 的本尊,右邊塔壁上還鑲了個時鐘對時,但十九世紀時是用 64 磅的坎農砲,現在改用 105mm 野戰炮。為什麼要選下午一點鐘發射呢?旁邊有人說是因為這樣只要發射一枚砲,比較省,不知真假,但還蠻有道理的。
若要照相或攝影,要在附近提早佔好位置等。我就是沒想到這淡季人還會那麼多,快要 1:00 PM 時才走下來,只好擠到遠遠的台階上照。
這個砲台視野好棒
城堡下面是愛丁堡市的另一個火車站,綠油油那片是 West/East Prince Street Gardens 王子街花園,再過去是 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 蘇格蘭國家美術館,中間高高聳立的那黑色建築是史考特紀念塔 Scott Monument,遠遠的右邊是昨天去卡爾頓丘的地標 National Monument 國家紀念碑。
New Town 新城的建築群
遠處的小島和海也清晰可見,那應該是 Firth of Forth 海吧!
其實它們是在 18 世紀中~末都市計畫下所建的,一點也不新,取名新城,是因為相對於 Old Town 舊城的窄屋狹路,觀光資料有提到新城的幾棟代表性漂亮建築,我沒時間走過去看,就在此鳥瞰欣賞新城面貌囉。
1742 年的 Governor's House 總督府
愛丁堡的天氣真的很多變,剛剛還很高興終於雨過天晴了,但又開始飄毛毛雨了,時有時無,沒到撐傘地步,但相機鏡頭不斷沾到風吹過來的雨點,得很麻煩地隨時拿眼鏡布擦拭鏡頭。
終於找到一張鏡頭沒沾到雨滴的照片。
走上去,穿越這個碉堡入口,就進入《上城》。
突然眼睛一亮,好漂亮的小花園,這棟目前是 Scottish National War Memorial 蘇格蘭國立戰爭紀念館,在 1927 年就開放,主要是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陣亡的蘇格蘭人。
終於找到一張鏡頭沒沾到雨滴的照片。
走上去,穿越這個碉堡入口,就進入《上城》。
突然眼睛一亮,好漂亮的小花園,這棟目前是 Scottish National War Memorial 蘇格蘭國立戰爭紀念館,在 1927 年就開放,主要是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陣亡的蘇格蘭人。
繞過小花圃,這是戰爭紀念館建築的另一面
旁邊也有個砲台,這個大砲 Mons Meg 在 1457 年獻給詹姆斯二世國王,隨後即被徵召到蘇格蘭對抗英格蘭的戰爭,之後大砲留在這城堡內作為禮砲用,這砲的射程很遠,在 1558 年發射的那次,砲彈是在兩哩外的距離被找到。
旁邊那位是打掃清潔工嗎?不是啦,剛好碰到一組人來拍攝廣告還是短片,而這時也來了一大團的大陸觀光客,不是帥哥,但我的鏡頭避不開他,就只好讓他一起入鏡囉。不過,這讓我想起這次英國行,好像沒在街道或觀光客必去的景點看到打掃人員過,但地上就是沒有紙屑菸蒂等垃圾,倒是路邊常有一堆枯葉,愈乾淨的環境,人就會愈愛惜而不敢亂丟垃圾。
這上城已經是城堡的最高點,我走到東南面眺望,那座山就是 Holyrood Park 荷里路德公園,我下午要去的地方
旁邊也有個砲台,這個大砲 Mons Meg 在 1457 年獻給詹姆斯二世國王,隨後即被徵召到蘇格蘭對抗英格蘭的戰爭,之後大砲留在這城堡內作為禮砲用,這砲的射程很遠,在 1558 年發射的那次,砲彈是在兩哩外的距離被找到。
旁邊那位是打掃清潔工嗎?不是啦,剛好碰到一組人來拍攝廣告還是短片,而這時也來了一大團的大陸觀光客,不是帥哥,但我的鏡頭避不開他,就只好讓他一起入鏡囉。不過,這讓我想起這次英國行,好像沒在街道或觀光客必去的景點看到打掃人員過,但地上就是沒有紙屑菸蒂等垃圾,倒是路邊常有一堆枯葉,愈乾淨的環境,人就會愈愛惜而不敢亂丟垃圾。
這上城已經是城堡的最高點,我走到東南面眺望,那座山就是 Holyrood Park 荷里路德公園,我下午要去的地方
那整座山都是國家公園,不過,我時間有限,應該爬不到山頂,下面這張照片的中間那條路就是皇家哩大道的起頭,也是城堡停車場入口,教堂尖塔後方的那條較矮的山路才是我下午要走的。
相同牆孔兩樣情,我悠哉地從這牆孔看底下中城的人群,但當年敵軍入侵時,裏面的人該是怎樣地緊張從這牆孔窺探戰情?
這是愛丁堡最古老的建築 St Margaret's Chapel 聖瑪格麗特小教堂 (建於 1130 年)
旁邊又是一排大砲,從砲口望出去
這城堡居高臨下,四面防禦密不透風
順著戰爭紀念館建築旁的路走進去,有個廣場,四面分別為戰爭紀念館、古皇宮、大禮堂和戰俘展覽館所環繞。
這才是戰爭紀念館的正面
威武的戰馬和獅子守護於門前
戰爭紀念館右邊是建於 1617 年的 The Royal Palace 蘇格蘭古皇宮
這裏數世紀以來是蘇格蘭皇族御所,Queen Marie de Guise 於 1560 年死於此,她女兒瑪麗女王於 1566 年將御所由荷里路德宮搬到這裏,並在此此產下詹姆斯六世。這裏現在則是皇家物品展示場所,最珍貴和最出名的是這兩項:
○ 'Honours of Scotland' - 蘇格蘭寶石皇冠
○ 'Stone of Destiny' 命運石:這不是普通的老石頭,古時蘇格蘭王加冕即坐在這塊石頭上,也因為它有很深的象徵意義,這塊石頭被英格蘭和蘇格蘭搶來搶去,去倫敦西敏寺的應該知道那裏有個 '加冕椅',這個蘇格蘭命運石在 1296 年被英格蘭王愛德華一世 "強" 由蘇格蘭移到西敏寺,數百年後,在 1950 年聖誕節,四個蘇格蘭學生將這塊石頭 "悄悄地" 護送回它的老家 - 蘇格蘭。後來呢?從此,這命運石就長住在此城堡,講好了只有在西敏寺有加冕儀式需要 "借" 時,才會離開老家蘇格蘭,大家心知肚明要很久很久西敏寺才會舉辦加冕儀式。
我對這四位學生的行為並不意外,在愛丁堡之後我參加五天的蘇格蘭 group tour,由當地導遊身上,我可以深刻感受蘇格蘭人有很強的民族意識,也對他們的所有一切很自豪。
再過來的一棟現在是 Prisons of War Exhibition 戰俘展覽館,展示 18-19世紀英法戰爭時監禁戰俘的地窖,我沒辦法看這種東西,直接跳過不看。
相同牆孔兩樣情,我悠哉地從這牆孔看底下中城的人群,但當年敵軍入侵時,裏面的人該是怎樣地緊張從這牆孔窺探戰情?
這是愛丁堡最古老的建築 St Margaret's Chapel 聖瑪格麗特小教堂 (建於 1130 年)
旁邊又是一排大砲,從砲口望出去
這城堡居高臨下,四面防禦密不透風
順著戰爭紀念館建築旁的路走進去,有個廣場,四面分別為戰爭紀念館、古皇宮、大禮堂和戰俘展覽館所環繞。
這才是戰爭紀念館的正面
威武的戰馬和獅子守護於門前
戰爭紀念館右邊是建於 1617 年的 The Royal Palace 蘇格蘭古皇宮
這裏數世紀以來是蘇格蘭皇族御所,Queen Marie de Guise 於 1560 年死於此,她女兒瑪麗女王於 1566 年將御所由荷里路德宮搬到這裏,並在此此產下詹姆斯六世。這裏現在則是皇家物品展示場所,最珍貴和最出名的是這兩項:
○ 'Honours of Scotland' - 蘇格蘭寶石皇冠
○ 'Stone of Destiny' 命運石:這不是普通的老石頭,古時蘇格蘭王加冕即坐在這塊石頭上,也因為它有很深的象徵意義,這塊石頭被英格蘭和蘇格蘭搶來搶去,去倫敦西敏寺的應該知道那裏有個 '加冕椅',這個蘇格蘭命運石在 1296 年被英格蘭王愛德華一世 "強" 由蘇格蘭移到西敏寺,數百年後,在 1950 年聖誕節,四個蘇格蘭學生將這塊石頭 "悄悄地" 護送回它的老家 - 蘇格蘭。後來呢?從此,這命運石就長住在此城堡,講好了只有在西敏寺有加冕儀式需要 "借" 時,才會離開老家蘇格蘭,大家心知肚明要很久很久西敏寺才會舉辦加冕儀式。
我對這四位學生的行為並不意外,在愛丁堡之後我參加五天的蘇格蘭 group tour,由當地導遊身上,我可以深刻感受蘇格蘭人有很強的民族意識,也對他們的所有一切很自豪。
再過來旁邊這棟是 The Great Hall 大禮堂,它的屋頂很特別,在 1511 年蓋的,像是船身反轉過來,裏面大也太暗了,我這類單眼相機用閃光燈還是照不起來,這裡就不 po 照片了。
再過來的一棟現在是 Prisons of War Exhibition 戰俘展覽館,展示 18-19世紀英法戰爭時監禁戰俘的地窖,我沒辦法看這種東西,直接跳過不看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張貼留言